亲爱的朋友你好,我是云善老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位学员的失眠康复案例。她曾深陷药物依赖和焦虑漩涡,但通过系统性调整,最终找回了自然睡眠的力量。这个案例或许能让你看到,失眠并非无解难题,而是可以通过科学认知和行动改变的。
一、客户背景
徐女士是吉林的五金行业个体经营者,因长期高压工作养成了深夜刷手机、偶尔熬夜打麻将的习惯。失眠始于某天凌晨莫名清醒后,逐渐发展为“恐惧失眠—强行早睡—频繁夜醒”的恶性循环。
她尝试过针灸、中药和4种安眠类药物(佐匹克隆、思诺思、曲唑酮、朱砂安神丸),但睡眠质量始终不稳定。情绪上存在“灾难化思维”倾向,常因小事过度担忧,两年内伴随轻微盗汗和抑郁情绪。
二、问题诊断
徐女士的失眠问题主要源于长期的性格特质和不科学的睡眠行为模式。她的灾难化思维让她在半夜醒来后容易陷入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再次入睡,这种焦虑情绪进一步影响了睡眠质量。
此外,她睡前看手机的习惯以及对睡眠的过度关注,也加剧了失眠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虽然她尝试了多种药物,但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让她对睡眠产生了更大的依赖和焦虑。
三、改善方案
针对徐女士的情况,我融入CBTI认知行为疗法,我为她制定了一个全面且细致的改善方案,旨在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她的失眠问题。
首先,调整她的睡眠认知,让她明白失眠并不可怕,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逐步改善。其次,改变她的睡前行为习惯,建议她睡前减少看手机的时间,改为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深呼吸、冥想等正念练习。
同时,为了帮助徐女士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第一周我让她记录7天的睡眠数据,再根据她的具体情况,为她制定了最适合她的睡眠方案,具体到她的作息时间,这样可以帮助她的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让大脑和身体逐渐适应固定的睡眠时间。
此外,我还建议她减少对药物的依赖,睡眠完全是可以通过我们专业的放松训练和科学的方法来改善睡眠的。
四、改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密切监测她的睡眠情况,失眠毕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想要康复必然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是需要帮助她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个方面去慢慢改变,逐步恢复自然健康睡眠模式的过程。
我们每天会通过微信保持联系,除了日常情绪的处理,还包括了对睡眠认知的学习和身体放松的练习,以帮助她更好地放松身心。
同时,我也会定期与她电话沟通,了解她的睡眠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徐女士在执行过程中还是比较配合的,她每天都会记录自己的睡眠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我。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科学的指导,她的睡眠状态得到了很大改善,也逐渐掌握了自主管理睡眠的方法。那天,她跟我反馈说:“今天状态可以,心态也稳定”


五、改善效果
经过6个月的坚持与努力,徐女士的睡眠质量终于稳定下来。在改善方案实施之前,她常常需要辗转反侧很久才能入睡,甚至有时需要依靠药物才能勉强入睡。而在执行方案后,她现在10分钟左右能自然入睡,半夜很少醒来,即使醒来后也能更容易再次入睡。
这种改善不仅让她在夜间能够更好地休息,也使得她在白天精力更加充沛,此外,徐女士的情绪状态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随着睡眠质量的提升,她之前的焦虑和低落情绪得到了缓解。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因为担心失眠而陷入恶性循环,而是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睡眠。这种积极的情绪变化也进一步促进了她睡眠质量的提高。
此外,徐女士通过自然放松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降低了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这不仅减少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也让她更加自信地掌握了改善睡眠的主动权。
她原话是这么说的:“老师,你好,我基本上己经好了,只是个别晚上用吃药,大多数时间是不吃药的”
总体而言,徐女士的睡眠康复效果非常显著。她不仅在睡眠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还在情绪管理和生活习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六、案例总结
这个案例的康复过程中,难点在于改变徐女士的睡眠认知和行为习惯。通过持续的引导和练习,她逐渐学会了放松自己,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这个案例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失眠问题很多时候是可以通过调整认知和行为来改善的,而不是单纯依赖药物。同时,坚持和配合也是改善失眠的关键。
七、当下状态
目前,徐女士的生活状态非常好。她的睡眠质量稳定,不再需要依赖药物入睡。她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意和家庭中,生活更加充实和快乐,也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乐趣。她告诉我,现在她晚上睡得香,白天精神好,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