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初中老师唐女士失眠10年,加入私人订制1个月零5天,睡眠达到康复标准,现在入睡快、夜醒少、能睡7个半小时以上!
重庆初中老师唐女士失眠10年,加入私人订制1个月零5天,睡眠达到康复标准,现在入睡快、夜醒少、能睡7个半小时以上!
唐女士是一位30岁的初中英语老师,她的失眠问题已经有10年了,高中开始就睡不好,一直睡不好,多梦是常态。生完孩子后,失眠情况更加严重了。她去过医院,挂了内分泌科,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亲爱的朋友,你好,我是云善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希望通过这个案例,能让你对失眠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方法。

一、客户背景

唐女士是一位30岁的初中英语老师,她的失眠问题已经有10年了,高中开始就睡不好,一直睡不好,多梦是常态。生完孩子后,失眠情况更加严重了。她去过医院,挂了内分泌科,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唐女士的作息一直很规律,晚上十点到十一点上床睡觉,生完孩子后,为了养好身体,更是提前到九点半到十点就上床了。她白天会去做产康,练普拉提,按摩,生活作息很规律,但睡眠问题依然困扰着她。

二、问题诊断

经过深度的首次咨询,我发现唐女士的主要问题是入睡困难、多梦、夜醒,而导致她失眠的根源其实在于长期的心理压抑与完美主义倾向,她对丈夫的依赖与不满、原生家庭的疏离感,让她习惯性压抑情绪。

在工作中唐女士追求“绝对优秀”,一旦未达预期便自我否定,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产后过早取消午睡,但夜间躺床时间过长,反而加剧了睡眠焦虑。这些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长期积累,慢慢影响了她的睡眠质量。

三、改善方案

在深入了解唐女士的情况后,我为她制定了一套综合的改善方案,旨在从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入手,逐步改善她的睡眠状况。

心理层面,我首先引导她进行情绪觉察与表达训练。通过每天的日记记录,让她详细写下自己一天中的情绪波动,尤其是那些与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相关的负面情绪。

然后,我教她如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这些情绪,同时,我还安排了每周一次的线上心理疏导对话,专门针对她在情绪管理上的困惑进行深入探讨和指导,帮助她建立更健康的情绪应对机制。

一方面,引导她正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释放,不要过度压抑;另一方面,教她一些助眠的方法,比如正念冥想、睡前放松练习等,帮助她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睡眠环境,调整作息时间,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四、改善过程

在改善过程中,唐女士每天会按照我教的方法进行睡前放松练习,坚持正念冥想。我每天会根据她的反馈调整训练内容,会和她聊聊天,疏导她的心理压力,让她逐渐学会放松自己,不再那么焦虑和压抑。

第一周的突破发生在第三天晚上。当她按照我的指导,把"必须睡着"的目标改为"安静休息",反而意外获得了2小时深度睡眠。这个体验彻底动摇了她的"努力入睡"信念

转折点出现在第17天。那天她说虽然还是容易被老公吵醒,但这次她运用我们设计的“情绪隔离”和放松方法,成功将转化了夜醒难入睡的问题。第二天她兴奋地告诉我:“虽然醒来头还是有点晕乎乎的,但是入睡要比以前好些了”

五、改善效果

经过一个月零五天的努力,唐女士的睡眠效率已经连续两周达到了90%以上,最初,她入睡困难,常常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入睡,但经过训练后,她入睡时间逐渐缩短,现在通常在30分钟内就能入睡。

夜醒次数也从每晚多次减少到偶尔一次,且能够较快地再次入睡。多梦的情况也有所缓解,她感觉睡眠质量明显提高,醒来后感觉精力充沛,不再像以前那样疲惫不堪。

她原话是这么说的:“现在睡眠还不错,只是出差中,偶尔浅睡起来头还是有些疼”所以在情绪方面,唐女士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她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焦虑和压抑。

她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波动,并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应对。这让她在面对工作压力和家庭关系时,能够更加从容和冷静。

此外,唐女士的整体生活状态也得到了改善。她现在每天都能按时起床,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教学效果也有所提升。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更加融洽,不再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不愉快。她还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有耐心和活力,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六、案例总结

这个案例的康复过程中,难点在于让唐女士打开心扉,正视自己的情绪问题。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她很配合方案,愿意尝试各种方法。

这个过程提醒我们,失眠很多时候是心理问题导致的,要重视心理疏导,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注意情绪的管理和表达,不要过度压抑自己的感受。

七、当下状态

如今,唐女士的生活状态很好。她睡眠质量提高了,白天精力充沛,工作和生活上都变得更加顺利。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更加融洽,整个人变得更加开朗乐观。

在情绪管理方面,她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焦虑或压抑情绪,唐女士的身体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虚弱,朋友也注意到她整个人变得更加有活力。